夜间门诊的潜在需求和实施挑战

2016-11-22 11:41:261809

       在Latitude Health于今年8月到9月进行了针对个人用户对私立医疗服务的调研,用户表示出非常明显的对私立基础医疗机构提供夜间门诊的需求。

       本次调研一共收集有效问卷408份。在这些用户中,41%为女性,59%为男性。在年龄分布上,26岁到30岁占34%,31岁到41岁占37%。7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51%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为10到30万人民币,43%位于北上广地区,62%有子女。

       用户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对夜间门诊的需求,75%的用户表示需要夜间门诊,20%的用户表示无所谓,只有5%表示不需要。用户最需要的夜间门诊服务是全科,90%的用户选择了需要全科,其次是儿科(66%)。对其他科室的需求并不明显。

       而在私立基础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上,61%的用户希望离家近,只有12%表示希望离工作地点近,其余27%的用户表示无所谓。

       从其他国家的夜间门诊的开设经验来看,核心目的是费用控制,降低病人在常规门诊不营业的时间里去急诊室的概率。

       比如位于威斯康辛州的医疗机构Bellin Health Systems,旗下拥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以及药房和影像中心。Bellin Health Systems最初进入快速诊所,开设常规门诊时间之外的延长门诊和夜间门诊(营业到晚上7点或9点)的主要考虑是为了解决其自保员工在非门诊时段和节假日的就诊问题。

       由于传统医院和诊所在这些时间不提供门诊服务,一些员工就不得不去急诊室解决医疗需求,很多情况下其实只是常规问题,但却给雇主造成了很高的医疗费用。由于Bellin Health Systems为员工提供自保,也就是自己承担员工的医疗保险风险,去昂贵的急诊室就诊大大推高了其医疗支出。因此,在夜间和节假日也照样营业的快速诊所模式就进入了Bellin Health Systems战略的一部分。如今,Bellin Health Systems已经拥有40多家快速诊所FastCare,成为其收获病人来源的另一个入口。

       中国夜间门诊的需求和土壤有其特殊性。首先,中国不存在通过夜间门诊降低医疗费用的问题,因为急诊室费用和门诊相差不大,用户没有节省费用的需求。这一点对于发展夜门诊总体来说是不利的,因为支付方缺乏明显的费用控制动力。

       不过,服务效率提升可能成为发展夜门诊的一个理由。对于大型医疗机构和其管理者来说,急诊室管理可能是他们会考虑夜间门诊的一大理由。由于中国的急诊室资源的利用并不合理,重症和轻症患者分流不明显,降低了效率。夜间门诊有助于分流两种人,一种是轻度的急性病症,一种是用户自认为风险较低,但出于某种原因白天没来得及就医的情况。

       最后,对于商业支付方来说,费用控制的考虑是存在的。由于保险用户在常规门诊之外得不到价值型的基础医疗服务,只能选择高端私立医院急诊科或者转回到公立体系。前者价格过高,而后者的服务可能无法让保险用户满意。如果有服务优于后者,但价格低于前者的夜间门诊,对商保用户来说将更有效。

       从用户对夜间门诊的需求集中在全科和儿科上可以发现,大部分用户选择夜门诊主要是为了基础医疗需求。从美国大量开设快速诊所提供延长门诊,以及开设应急诊所(Urgent care centers)提供比快速诊所更复杂的夜门诊服务来看,夜门诊在分流低风险病人,缓解急诊室压力上确实有一定的意义。

       不过,现阶段在体制外进行夜门诊的尝试确实面临几个较大难题。首先是成本考虑,在房租和运营费用较高的情况下,夜门诊意味着增加一比运营开支,而整体来说体制外基础医疗的发展还不成熟,未形成量的规模,收支平衡还很困难。第二则是缺人才,夜门诊大量需要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这两个领域的医生在中国都是奇缺的。

       总结来说,用户对夜门诊的需求切实存在,但急迫性将决定用户的付费意愿,尤其在儿科上,夜间就诊的选择面较小,而急迫感可能让用户更有付费可能。而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医疗机构运营成本、用户量以及人才条件会影响到夜门诊的操作可能性。未来随着控制费用和分流病人力度加大,夜门诊的意义可能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Copyright  ©  2023  广州才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46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