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生们看来,公立医院的院长们,或许是未来诊所新政落地的最大阻力所在。院长们还没发声,医生们就担心会遭遇或明或暗的“陷阱手段”。
“院长会担心,医生会不会把风险小、收益高的病人留给自己,把风险大的患者推给医院?原本在公立医院就诊的患者是否会被分流到医师诊所,从而削减医院的收益?”王辉说,一旦诊所的运营步入正轨,医生可能放弃公立医院的职位,院长们还将面临人才流失。
院长们的焦虑并非杞人忧天。2016年5月,北京某知名眼科医院的两位主任,在未经医院批准的情况下,在多家医院执业。同时,他们还以无法做检查或缺乏晶体为名,多次将患者介绍到其他医院做手术。事发后,院方决定免去二人主任职务,分别扣罚12个月、10个月奖金,并将二人相关违纪问题移送市卫计委医政部门处理。
诊所新政,还给院长们留下众多待解的难题——如何给医生排班?如何分配医生在医院和个人诊所的时间比例?怎么给开诊所的医生发工资?
“政策能否落地,关键在于劳动人事关系改革能否跟进。”宋冬雷说,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医生聘用体制不同,中国的医生不是“社会人”,而是“单位人”——医生是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员工,薪酬、职称晋升、养老保险都在医院。“单位人”的身份,正是医生开办诊所、多点执业的最大阻碍。
而在不少欧美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劳动合同制是医生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主要方式。宋冬雷就有很多同学在美国工作,只有约30%签订了全职合同。
“如果未来,公立医院能准备全职和兼职两份合同,注明工作属性、时(天)数、薪酬支付,允许医生成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人’,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宋冬雷说。签全职合同,医生就全职为医院工作、享受全职薪水;签兼职的合同,那就拿兼职的报酬,“大家两不相欠,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如果院长能接受现代管理的思路,就能接受两份合同。”宋冬雷坦言。
他希望有朝一日,公立医院的院长能从“管理者”转变成为专家提供服务的“服务者”,“专家只要为医院干活就行了,干嘛非得死死拽在手里?院长服务好了,没准专家就一心一意跟着你干了,这才是良性的过程。”
联系电话:18819290573 邮箱:info@caiuni.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寺右新马路111-115号 五羊新城广场1709室